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國家環保目標是“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另外也提出“抓緊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
從“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的總動員令中,不難看出空氣污染情況已經嚴峻到了何種程度,也感受到了政府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的堅定決心。
在中國,空氣污染主要指的就是霧霾。霾從哪里來?據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產業布局、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及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等,使得目前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遠超過環境承載力,是重污染天氣頻發的根本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李冬玉指出,要從源頭治理霧霾,就必須降低煤炭的消費量。李冬玉建議,把煤炭消費量降低的指標分解落實到每個用煤大戶,才能切實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也為清潔能源的發展騰出空間。
據電纜網小編了解,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高達64%,遠高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雖然2013年以來,我國煤炭產量已連續三年下降,但是從煤炭消費量來看,我國仍處在高位。
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是大勢所趨,不少代表委員提出,用風電、光電替代燃煤供熱,是治理采暖季霧霾的有力抓手,也是調整能源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河北省副主委楊玉成表示,冬季散燒煤取暖是導致大范圍重污染的重要來源,如何減少并逐漸停止散煤供熱,用足用好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供暖,應引起高度重視。楊玉成指出,“在我國北部、西部高寒地區,風電、光電資源十分豐富,也發展了大量的風電、光電產業,但由于電網配套建設滯后、上網價格較高等原因,大量清潔能源沒有得到充足利用,‘棄風’、‘棄光’現象普遍。”
楊玉成建議,應先從風電、光電資源豐富的地區做起,就地消納,就地以電取暖,減少遠距離傳輸。以縣為單位,先讓“棄風”、“棄光”的企業動起來,帶動“以電代煤”供熱穩步開展。其次,加快電網配套及輸電線路建設,提升電力消納能力,逐步實現中遠途以電供熱。
“從產業總體看,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風能、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體系,設備制造、系統應用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具備了吹響能源革命號角的各種主要條件。”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指出,改變當前我國能源消費方式,應加快推動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
劉漢元建議:從我國國情來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具備一定條件發展分布式和部分集中式光伏電站。遼闊的中西部地區,更可建設成為全球最具優勢的光伏發電地區,一方面,可向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源源不斷輸出清潔電力,支持東部經濟清潔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實現中西部地區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保局原總工程師包景嶺建議,對于清潔能源替代實施過程中一次性投入較大的問題,可采取政府推動與市場化相結合的方式,探索補貼型PPP模式和主要設備租賃模式等。
民革中央則建議,優化京津冀地區能源供應結構,加快特高壓大容量輸電通道、天然氣供氣管道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區域內清潔能源的供應規模,優先支持風電、光電、地熱等清潔能源的開發、消納和輸出。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棄風棄光問題,兩會代表也多次談及棄風棄光問題,如此不難看出,解決棄風棄光難題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對于目前內地處理棄風棄光的情況,建銀國際證券電力、能源和材料業研究部主管林學海認為情況有明朗跡象,“以風電作例子,內地整體棄風率于14年最低,只有8%;相反去年首季最為嚴重,達到26%,部分棄風重災省份棄風率更現過半情況。不過,內地目前正于各省份正執行保障性收購政策,令整體棄風率于去年底已回復至低于20%,我們估計今年底或可重回10%以下水平。”
長遠而言,林學海根據目前內地新能源開始著重質量上的發展,加上內地電網發展加快,預計去年及今年共有約10條新建成的超高壓電纜落成,相信風電及光伏的棄風棄光率可達成十三五規劃的5%的目標。
從“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的總動員令中,不難看出空氣污染情況已經嚴峻到了何種程度,也感受到了政府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的堅定決心。
在中國,空氣污染主要指的就是霧霾。霾從哪里來?據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產業布局、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及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等,使得目前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遠超過環境承載力,是重污染天氣頻發的根本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李冬玉指出,要從源頭治理霧霾,就必須降低煤炭的消費量。李冬玉建議,把煤炭消費量降低的指標分解落實到每個用煤大戶,才能切實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也為清潔能源的發展騰出空間。
據電纜網小編了解,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高達64%,遠高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雖然2013年以來,我國煤炭產量已連續三年下降,但是從煤炭消費量來看,我國仍處在高位。
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是大勢所趨,不少代表委員提出,用風電、光電替代燃煤供熱,是治理采暖季霧霾的有力抓手,也是調整能源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河北省副主委楊玉成表示,冬季散燒煤取暖是導致大范圍重污染的重要來源,如何減少并逐漸停止散煤供熱,用足用好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供暖,應引起高度重視。楊玉成指出,“在我國北部、西部高寒地區,風電、光電資源十分豐富,也發展了大量的風電、光電產業,但由于電網配套建設滯后、上網價格較高等原因,大量清潔能源沒有得到充足利用,‘棄風’、‘棄光’現象普遍。”
楊玉成建議,應先從風電、光電資源豐富的地區做起,就地消納,就地以電取暖,減少遠距離傳輸。以縣為單位,先讓“棄風”、“棄光”的企業動起來,帶動“以電代煤”供熱穩步開展。其次,加快電網配套及輸電線路建設,提升電力消納能力,逐步實現中遠途以電供熱。
“從產業總體看,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風能、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體系,設備制造、系統應用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具備了吹響能源革命號角的各種主要條件。”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指出,改變當前我國能源消費方式,應加快推動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
劉漢元建議:從我國國情來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具備一定條件發展分布式和部分集中式光伏電站。遼闊的中西部地區,更可建設成為全球最具優勢的光伏發電地區,一方面,可向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源源不斷輸出清潔電力,支持東部經濟清潔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實現中西部地區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保局原總工程師包景嶺建議,對于清潔能源替代實施過程中一次性投入較大的問題,可采取政府推動與市場化相結合的方式,探索補貼型PPP模式和主要設備租賃模式等。
民革中央則建議,優化京津冀地區能源供應結構,加快特高壓大容量輸電通道、天然氣供氣管道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區域內清潔能源的供應規模,優先支持風電、光電、地熱等清潔能源的開發、消納和輸出。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棄風棄光問題,兩會代表也多次談及棄風棄光問題,如此不難看出,解決棄風棄光難題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對于目前內地處理棄風棄光的情況,建銀國際證券電力、能源和材料業研究部主管林學海認為情況有明朗跡象,“以風電作例子,內地整體棄風率于14年最低,只有8%;相反去年首季最為嚴重,達到26%,部分棄風重災省份棄風率更現過半情況。不過,內地目前正于各省份正執行保障性收購政策,令整體棄風率于去年底已回復至低于20%,我們估計今年底或可重回10%以下水平。”
長遠而言,林學海根據目前內地新能源開始著重質量上的發展,加上內地電網發展加快,預計去年及今年共有約10條新建成的超高壓電纜落成,相信風電及光伏的棄風棄光率可達成十三五規劃的5%的目標。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