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光伏行業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政策“紅利雨”。
我們通過國家層面的政策布局可以看出,光伏行業發展的核心邏輯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從過去側重裝機規模的無序擴張,轉向對發電效率、消納能力與產業健康度的系統性提升。一系列國家層面的政策發布和高層領導定調,標志著光伏行業治理進入新階段,其目標是從源頭上優化供給結構,引導產業走向以技術和質量為核心的高水平競爭。
01 習近平:未來5年新增"千萬千瓦級"光伏和風電項目
9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會議上鄭重宣布:中方將打造中國-上合組織能源、綠色產業、數字經濟三大合作平臺,并計劃未來5年新增"千萬千瓦級"光伏和風電項目。這一高層定調,為光伏產業打開了巨大的國際市場空間。
02 工信部:依法治理光伏產品低價競爭
9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方案》中提到,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光伏等領域高質量發展,依法治理光伏等產品低價競爭。引導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鋰電池產業,指導地方梳理產能情況。這一政策直指行業痛點,有望終結持續已久的價格戰亂象。

03 兩部門:加快在電力市場、場站智慧運營、新能源規劃等方向的人工智能應用
9月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針對新能源出力波動性與間歇性的問題,加快在高精度功率預測、電力市場、場站智慧運營、新能源規劃、項目后評價等方向的人工智能應用,持續推動新能源關鍵材料及產品不斷迭代和創新,推動復雜場景及轉折性天氣下功率預測大模型在更小尺度、更高精準度方向發展,支撐廣域新能源資源協同優化,促進偏遠地區新能源場站智能運維發展,打造“氣象預測+功率預測+智慧交易+智能運維”一體化新能源智能生產模式,全力支撐新能源穩定供給。

04 三部委:強化光伏組件回收關鍵技術
9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及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2025年版)》。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和規模化利用,提升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發展高端智能再制造。其中光伏組件回收技術被重點提及,標志著光伏全生命周期管理迎來新階段。

05 兩部門:力促新能源就近消納,自用比例不低于60%
9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完善價格機制促進新能源發電就近消納》的通知。文件明確,就近消納項目電源應接入用戶和公共電網產權分界點的用戶側,新能源年自發自用電量占總可用發電量比例不低于60%,占總用電量比例不低于30%、2030年起新增項目不低于35%。

06 交通運輸部:打造近零碳交通基礎設施,推進綠色交通運輸裝備大規模研發應用
9月12日,交通部發布了《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申報方向指引(2025年)》的通知。通知共包含16個申報領域、52個申報方向。其中,與能源領域相關的共5個申報方向: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實現碳達峰目標的政策機制創新、綠色交通運輸裝備大規模研發應用更新、推動電動重卡零碳貨運走廊建設、推進鐵路綠色低碳發展。

07 兩部門:2027新型儲能裝機180GW,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
9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行動方案指出,2027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1.8億千瓦以上,帶動項目直接投資約2500億元,新型儲能技術路線仍以鋰離子電池儲能為主,各類技術路線及應用場景進一步豐富,培育一批試點應用項目,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場景。

08 三部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快推進風光大基地、分布式光伏一體化開發
9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文件明確,擴大國內有效需求。依托能源領域重大工程項目,穩定電力裝備需求。加快推進陸上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推動海上風電規范有序建設,積極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分布式開發、水風光一體化開發。

09 國家標準委:光伏硅料能耗標準收緊
9月16日,國家標準委發布關于征求《硅多晶和鍺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等3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于25年11月15日前收集意見,預計年內或有望發布。新的標準征求意見稿的主要變化:
硅料:一、二、三級能耗分別為5、5.5、6.4kgce/kg,較此前預期5、6、7.5kgce/kg顯著收緊。2024年行業平均電耗為6.69kgce/kg。
拉棒:一、二、三級能耗分別為2.27、2.37、2.76kgce/kg,2024年行業平均拉棒電耗為2.74kgce/kg。
切片:一、二、三級能耗分別為6760、7370、9590kgce/百萬片,2024年行業平均切片電耗為9704kgce/百萬片。

10 兩部門:加強屋頂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等新能源基礎設施的開發利用
9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引》的通知,《通知》提出推進園區綠色低碳轉型:實施綜合能效提升工程,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一體化布局,推廣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加強能源梯級利用與余熱余壓回收,建設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參與綠電交易與綠證、碳足跡管理;完善充電基礎設施,推動重卡等場景電動化,發展氫電耦合等新型儲能;培育綠色工廠和供應鏈,創建綠色低碳示范園區,推動工業碳達峰碳中和。

11 四部門:提升光伏關鍵裝備質效水平,建立光伏設備退役廢棄產品回收標準規范
9月22日,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針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綜合利用裝備,該意見提出,突破高效晶硅—鈣鈦礦疊層及異質結、背接觸等光伏組件技術,研制高效光伏系統、高壓組串式逆變器等關鍵裝備,滿足新型電力系統下光伏系統安全高效發電需求。突破高效率、低成本30萬千瓦級光熱發電成套技術裝備,進一步提升光熱發電效率與達產水平。

12 習近平:2035年中國風光裝機力爭達到36億千瓦
9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發表視頻致辭。在致辭中總書記提到,到203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

9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發表視頻致辭。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