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結電池其實是1990年日本三洋發明的,學術界和產業界做了大量的摸索,但一直沒有實現產業化,為什么最近突然火起來了呢?
1異質結電池介紹
一、PERC紅利的消退。PERC電池經過3-4年的普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效率已經達到了22.5%,明年大概率就要見到23%的效率極限,很多技術手段都已經用了,再往上提效可能比較困難或者不具備經濟性;而且PERC的非硅成本也已經到0.23元/瓦左右,再下降已經很困難了;疊加電池工藝高度集成在設備中,PERC技術快速擴散,產能無序擴張,目前頭部企業凈利也只有5分/瓦,光伏電池產業需要尋找新的方向來拓寬盈利空間,并且恢復融資能力,這一點十分關鍵。
二、HIT技術在近期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光伏電池下一步往哪里走,其實爭論挺多的,HIT、TOPCon、IBC、PERT都是潛在的方向,目前來看HIT應該是最接近成熟的,這一點可以從電池廠的方向選擇和設備廠的攻關方向得到驗證。今年以來,HIT的設備、銀漿、靶材的國產化都有重大突破,效率也提升到了24%以上,其中最關鍵的是MBB多主柵技術的引入,電池的單片銀漿消耗量從300-400毫克下降到了150毫克,銀漿成本下降0.2元/瓦,同時由于主柵更細,遮光更少,電池效率還提升了0.5%,HIT的性價比得到質的提升,讓HIT量產的可行性大幅增加。
三、HIT兼容下一代疊層技術。晶硅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在30%左右,這是1989年shockley等學者論證過的,目前產業里大家比較認可的實現路徑是HIT+鈣鈦礦做疊層電池。近期鈣鈦礦電池也有比較大的進步,世界紀錄已經在中國,其成熟時間可能比預期的早,因此現在去布局HIT其實也是在為未來開發疊層電池做準備,PERC到HIT,設備基本上都不能用,HIT到疊層,只需要增加三臺設備,4層膜,HIT完全兼容下一代技術,因此HIT的升級潛力也讓更多企業去布局HIT。
異質結電池結構和生產工序。異質結電池以N型硅片做襯底,先清洗干凈制作金字塔絨面,然后再兩側分別沉積本征非晶硅薄膜,起到鈍化硅片兩側懸掛鍵的作用,然后再接著沉積摻雜非晶硅,制成PN結,PN結就是光伏電池的發電結構,由于非晶硅薄膜橫向導電性不好,如果直接在非晶硅薄膜上印刷電極,會有部分電流無法收集,所以還需要在非晶硅薄膜兩側沉積一層金屬氧化物導電層,英文縮寫是TCO,說的簡單點就是一層透光性很好的導電膜,最后在TCO上絲網印刷電極,再固化,光再生,就制成了HIT電池。因此從工序上來講,HIT電池核心工序就4步,清洗制絨、非晶硅鍍膜、沉積TCO、絲網印刷,是所有電池工藝中步驟最短的。
2異質結電池的優勢
一、效率高。目前主流企業量產效率都站上24%,REC24.3%,鈞石24.1%,晉能24%,明年底有望沖擊25%,行業新進者基本也在23.5%以上。效率高帶來組件環節BOM成本和電站環節BOS成本的節省。這一點大家可以對比單晶PERC和常規多晶電池,當前單晶PERC和常規多晶效率差3%,價格差0.35元/瓦。1%的效率差溢價約1毛錢。明年HIT量產預計都在24%以上,PERC在22.5%左右,可以有1.5毛左右的單瓦溢價。
二、衰減低。HIT年均衰減0.25%,不到PERC一半。HIT衰減低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 N型硅片摻磷,沒有P型硅片的硼氧對、鐵硼對等復合中心,光致衰減很小;
? N型硅片少子為空穴,空穴比電子更難被俘獲而復合,對金屬雜質不敏感;
? HIT表面TCO膜為導電體,電荷不會在電池表面聚集,無電位誘導衰減;
松下25年的戶外實證數據顯示HIT25年的衰減僅8%,PERC在15%,整個生命周期內低衰減可以多發約5%的電量,對應約1毛2的單瓦溢價。
三、溫度系數低:組件表面溫度每升高1℃,組件實際輸出功率會下降一定比例。HIT下降約0.25%,PERC下降約0.37%,HIT單瓦發電量比PERC高約4%,對應約1毛錢的單瓦溢價。
四、雙面率高:HIT電池雙面率可以達到95%,PERC一般在75%左右。由于HIT電池正面功率也高,因此疊加高雙面率后背面增益更大,按60版型計算,有效功率多出10W。理論溢價2分。
五、升級空間大:純粹的HIT電池效率極限預計在25.5-26%,再往后走疊加鈣鈦礦做疊層電池效率可以做到28%,目前英國牛津光伏的疊層就已經做到28%的效率了,潛力預計在30%。此外HIT也可以疊加IBC做成HBC電池,目前HBC的研發效率已經到26.7%。
看個廣告休息一下吧
3異質結產業化路徑展望
一、設備:進口設備做熟工藝,國產設備跟進降本。
回顧光伏產業發展歷史,新技術問世后,往往是頭部企業引入進口設備,把工藝做成熟,然后國產設備廠商負責跟進降本,歷史這么走過來的,在異質結上大概率也會這么走下去。目前山煤國際、愛康、晉能等企業已經在引進進口線,行業先驅已經在行動了。
具體來講,HIT主要生產工序有4步,對應4種專業設備,依次是清洗制絨機、PECVD、PVD/RPD、絲網印刷機。其中壁壘最高的是PECVD,海外梅耶博格和應用材料的設備比較成熟,但價格比較昂貴;國內鈞石和理想有供貨能力,邁為樣機已經交付,正在調試,捷佳樣機預計在2020年一季度交付,金辰股份樣機預計在2020年3季度交付。清洗制絨機目前日本YAC比較成熟,YAC目前也在推進中國本土制造,國產捷佳偉創正在積極研發,已經有數臺機器出貨。PVD國內宏大和紅太陽有出貨,絲網印刷機邁為等已經做的非常成熟,捷佳偉創、金辰股份也有供貨能力。當前1GW進口設備價格約7-8億元,一旦國產化,將迅速下降到5億元1GW,技術再擴散,預計3億元1GW。
二、耗材:國產化已經突破,需求放量將推動成本迅速下降
HIT電池的生產工藝有四步,分別對應4大類的耗材。
清洗制絨:KOH、HCL、H2O2、HF、添加劑等,大宗化學品,非常成熟。添加劑目前還是進口為主,有企業在嘗試國產化,進口添加劑成本約8分/片,如果國產化成功,可以降到2分/片。
PECVD:主要是TMB、B2H6、PH3等氣體,非常成熟,成本占比可以忽略。
PVD/RPD:氬氣、靶材。先導、映日、壹納等國內廠商已經突破,價格大幅低于海外廠商,未來需求放量,價格還有下降空間。靶材核心成分是氧化銦,質量占比在90%以上,剩余10%是氧化錫、氧化鎢、氧化鈰、氧化鈦等金屬氧化物。目前銦價格約900-1000元/千克,加工費約500-1000元/千克,完全成本在2000元/千克以下,價格在3000元/千克左右。當前靶材成本約5分/瓦,未來需求放量之后有望降到3分/瓦。
絲網印刷:低溫銀漿。HIT由于是低溫工藝,PERC所用高溫銀漿不能應用于HIT電極制作,需要使用低溫銀漿。國內常州聚和、蘇州晶銀等廠商有供應,REC新加坡HIT工廠已經在采購上述某廠的低溫銀漿,其品質得到海外大廠認可,標志著低溫銀漿國產化已經取得實質突破。目前銀漿價格約7000元/千克,需求放量后預計向5000元靠攏。
三、資本:傳統電池廠自我迭代,產業外資本謀求彎道超車
對于傳統電池廠而言,實現自我迭代。目前已經公開布局HIT的企業有通威股份、東方日升、愛康科技、普蘭特、REC,通過產業調研我們了解到還有數家大廠在積極布局,已經在設備選型階段,但出于各自考慮尚未公開。
對于產業外資本而言,謀求彎道超車。HIT技術的成熟吸引了部分產業外資本的目光,當前國內流動性整體充沛,部分傳統行業企業通過供給側改革積累了大量現金,同時傳統行業由于產能過剩,難以在現有產業擴大再生產,只能謀求新的投資方向。2019年7月山煤國際公告建設10GW異質結生產線,正式開啟轉型之路。除了山煤以外,中國神華、陜西煤業、晉能集團、同煤集團、潞安集團、平煤集團、中國建材、國家電投等大型國有集團都在積極布局光伏產業,只是各自的技術方向和參與形式不一樣。
不管是產業內還是產業外的資本,資本涌入必將加速HIT的產業化進程。當前中國布局HIT的企業已經達到20家,資本的涌入為HIT設備和工藝研發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這會加速HIT工藝的成熟,一旦產能放量,又會加速耗材的降本和整個產業鏈配套的成熟,進而加速產業化進程。
四、市場:高端到低端,分布式到電站
HIT電池目前存在高溢價。HIT具備高效率、低衰減、低溫度系數、高雙面率的優勢,目前23%效率的HIT電池售價1.6元/瓦,較21.9%效率的同尺寸PERC溢價0.65元/瓦。
HIT電池優異的特性對不同業主價值不一樣。在BOS越高、溫度越高,利用小時越高,電價越高的地區,HIT可以有更高溢價。HIT的這些特性決定了其市場將由高端逐步滲透到低端,從分布式滲透到電站。光伏電池由于是ToB的產品,無法對客戶進行差異化定價,因此市場滲透過程中,HIT電池的價格會逐步降低,當前價格1.6元/瓦,預計規模化生產后價格將下降到1.2-1.3元/瓦。其定價錨預計會是PERC電池。
五、HIT產業化進程預估
第一階段:2019-2020年。頭部企業引入進口設備,打通工藝。
第二階段:2020-2021年。國產設備突破,將GW設備投資降到5億以下。
第三階段:2021-2022年。國產龍頭設備廠開始量產出貨,HIT電池產能年度增量在10GW以上,但國產設備技術逐步擴散,其他設備廠跟進,設備產能大幅擴張,GW設備投資降到3億。
第四階段:2022-2024年。HIT產能大幅擴張,最終產能可能會達到300GW。
如果以GW級大線作為產業化的標志,2020年大概率會是HIT產業化的元年,山煤國際大概率會投出數個GW的大線,2020年底全球HIT產能有望超過8GW,目前約2.8GW。
—END—
1異質結電池介紹
一、PERC紅利的消退。PERC電池經過3-4年的普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效率已經達到了22.5%,明年大概率就要見到23%的效率極限,很多技術手段都已經用了,再往上提效可能比較困難或者不具備經濟性;而且PERC的非硅成本也已經到0.23元/瓦左右,再下降已經很困難了;疊加電池工藝高度集成在設備中,PERC技術快速擴散,產能無序擴張,目前頭部企業凈利也只有5分/瓦,光伏電池產業需要尋找新的方向來拓寬盈利空間,并且恢復融資能力,這一點十分關鍵。
二、HIT技術在近期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光伏電池下一步往哪里走,其實爭論挺多的,HIT、TOPCon、IBC、PERT都是潛在的方向,目前來看HIT應該是最接近成熟的,這一點可以從電池廠的方向選擇和設備廠的攻關方向得到驗證。今年以來,HIT的設備、銀漿、靶材的國產化都有重大突破,效率也提升到了24%以上,其中最關鍵的是MBB多主柵技術的引入,電池的單片銀漿消耗量從300-400毫克下降到了150毫克,銀漿成本下降0.2元/瓦,同時由于主柵更細,遮光更少,電池效率還提升了0.5%,HIT的性價比得到質的提升,讓HIT量產的可行性大幅增加。
三、HIT兼容下一代疊層技術。晶硅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在30%左右,這是1989年shockley等學者論證過的,目前產業里大家比較認可的實現路徑是HIT+鈣鈦礦做疊層電池。近期鈣鈦礦電池也有比較大的進步,世界紀錄已經在中國,其成熟時間可能比預期的早,因此現在去布局HIT其實也是在為未來開發疊層電池做準備,PERC到HIT,設備基本上都不能用,HIT到疊層,只需要增加三臺設備,4層膜,HIT完全兼容下一代技術,因此HIT的升級潛力也讓更多企業去布局HIT。
異質結電池結構和生產工序。異質結電池以N型硅片做襯底,先清洗干凈制作金字塔絨面,然后再兩側分別沉積本征非晶硅薄膜,起到鈍化硅片兩側懸掛鍵的作用,然后再接著沉積摻雜非晶硅,制成PN結,PN結就是光伏電池的發電結構,由于非晶硅薄膜橫向導電性不好,如果直接在非晶硅薄膜上印刷電極,會有部分電流無法收集,所以還需要在非晶硅薄膜兩側沉積一層金屬氧化物導電層,英文縮寫是TCO,說的簡單點就是一層透光性很好的導電膜,最后在TCO上絲網印刷電極,再固化,光再生,就制成了HIT電池。因此從工序上來講,HIT電池核心工序就4步,清洗制絨、非晶硅鍍膜、沉積TCO、絲網印刷,是所有電池工藝中步驟最短的。
2異質結電池的優勢
一、效率高。目前主流企業量產效率都站上24%,REC24.3%,鈞石24.1%,晉能24%,明年底有望沖擊25%,行業新進者基本也在23.5%以上。效率高帶來組件環節BOM成本和電站環節BOS成本的節省。這一點大家可以對比單晶PERC和常規多晶電池,當前單晶PERC和常規多晶效率差3%,價格差0.35元/瓦。1%的效率差溢價約1毛錢。明年HIT量產預計都在24%以上,PERC在22.5%左右,可以有1.5毛左右的單瓦溢價。
二、衰減低。HIT年均衰減0.25%,不到PERC一半。HIT衰減低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 N型硅片摻磷,沒有P型硅片的硼氧對、鐵硼對等復合中心,光致衰減很小;
? N型硅片少子為空穴,空穴比電子更難被俘獲而復合,對金屬雜質不敏感;
? HIT表面TCO膜為導電體,電荷不會在電池表面聚集,無電位誘導衰減;
松下25年的戶外實證數據顯示HIT25年的衰減僅8%,PERC在15%,整個生命周期內低衰減可以多發約5%的電量,對應約1毛2的單瓦溢價。
三、溫度系數低:組件表面溫度每升高1℃,組件實際輸出功率會下降一定比例。HIT下降約0.25%,PERC下降約0.37%,HIT單瓦發電量比PERC高約4%,對應約1毛錢的單瓦溢價。
四、雙面率高:HIT電池雙面率可以達到95%,PERC一般在75%左右。由于HIT電池正面功率也高,因此疊加高雙面率后背面增益更大,按60版型計算,有效功率多出10W。理論溢價2分。
五、升級空間大:純粹的HIT電池效率極限預計在25.5-26%,再往后走疊加鈣鈦礦做疊層電池效率可以做到28%,目前英國牛津光伏的疊層就已經做到28%的效率了,潛力預計在30%。此外HIT也可以疊加IBC做成HBC電池,目前HBC的研發效率已經到26.7%。
看個廣告休息一下吧
3異質結產業化路徑展望
一、設備:進口設備做熟工藝,國產設備跟進降本。
回顧光伏產業發展歷史,新技術問世后,往往是頭部企業引入進口設備,把工藝做成熟,然后國產設備廠商負責跟進降本,歷史這么走過來的,在異質結上大概率也會這么走下去。目前山煤國際、愛康、晉能等企業已經在引進進口線,行業先驅已經在行動了。
具體來講,HIT主要生產工序有4步,對應4種專業設備,依次是清洗制絨機、PECVD、PVD/RPD、絲網印刷機。其中壁壘最高的是PECVD,海外梅耶博格和應用材料的設備比較成熟,但價格比較昂貴;國內鈞石和理想有供貨能力,邁為樣機已經交付,正在調試,捷佳樣機預計在2020年一季度交付,金辰股份樣機預計在2020年3季度交付。清洗制絨機目前日本YAC比較成熟,YAC目前也在推進中國本土制造,國產捷佳偉創正在積極研發,已經有數臺機器出貨。PVD國內宏大和紅太陽有出貨,絲網印刷機邁為等已經做的非常成熟,捷佳偉創、金辰股份也有供貨能力。當前1GW進口設備價格約7-8億元,一旦國產化,將迅速下降到5億元1GW,技術再擴散,預計3億元1GW。
二、耗材:國產化已經突破,需求放量將推動成本迅速下降
HIT電池的生產工藝有四步,分別對應4大類的耗材。
清洗制絨:KOH、HCL、H2O2、HF、添加劑等,大宗化學品,非常成熟。添加劑目前還是進口為主,有企業在嘗試國產化,進口添加劑成本約8分/片,如果國產化成功,可以降到2分/片。
PECVD:主要是TMB、B2H6、PH3等氣體,非常成熟,成本占比可以忽略。
PVD/RPD:氬氣、靶材。先導、映日、壹納等國內廠商已經突破,價格大幅低于海外廠商,未來需求放量,價格還有下降空間。靶材核心成分是氧化銦,質量占比在90%以上,剩余10%是氧化錫、氧化鎢、氧化鈰、氧化鈦等金屬氧化物。目前銦價格約900-1000元/千克,加工費約500-1000元/千克,完全成本在2000元/千克以下,價格在3000元/千克左右。當前靶材成本約5分/瓦,未來需求放量之后有望降到3分/瓦。
絲網印刷:低溫銀漿。HIT由于是低溫工藝,PERC所用高溫銀漿不能應用于HIT電極制作,需要使用低溫銀漿。國內常州聚和、蘇州晶銀等廠商有供應,REC新加坡HIT工廠已經在采購上述某廠的低溫銀漿,其品質得到海外大廠認可,標志著低溫銀漿國產化已經取得實質突破。目前銀漿價格約7000元/千克,需求放量后預計向5000元靠攏。
三、資本:傳統電池廠自我迭代,產業外資本謀求彎道超車
對于傳統電池廠而言,實現自我迭代。目前已經公開布局HIT的企業有通威股份、東方日升、愛康科技、普蘭特、REC,通過產業調研我們了解到還有數家大廠在積極布局,已經在設備選型階段,但出于各自考慮尚未公開。
對于產業外資本而言,謀求彎道超車。HIT技術的成熟吸引了部分產業外資本的目光,當前國內流動性整體充沛,部分傳統行業企業通過供給側改革積累了大量現金,同時傳統行業由于產能過剩,難以在現有產業擴大再生產,只能謀求新的投資方向。2019年7月山煤國際公告建設10GW異質結生產線,正式開啟轉型之路。除了山煤以外,中國神華、陜西煤業、晉能集團、同煤集團、潞安集團、平煤集團、中國建材、國家電投等大型國有集團都在積極布局光伏產業,只是各自的技術方向和參與形式不一樣。
不管是產業內還是產業外的資本,資本涌入必將加速HIT的產業化進程。當前中國布局HIT的企業已經達到20家,資本的涌入為HIT設備和工藝研發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這會加速HIT工藝的成熟,一旦產能放量,又會加速耗材的降本和整個產業鏈配套的成熟,進而加速產業化進程。
四、市場:高端到低端,分布式到電站
HIT電池目前存在高溢價。HIT具備高效率、低衰減、低溫度系數、高雙面率的優勢,目前23%效率的HIT電池售價1.6元/瓦,較21.9%效率的同尺寸PERC溢價0.65元/瓦。
HIT電池優異的特性對不同業主價值不一樣。在BOS越高、溫度越高,利用小時越高,電價越高的地區,HIT可以有更高溢價。HIT的這些特性決定了其市場將由高端逐步滲透到低端,從分布式滲透到電站。光伏電池由于是ToB的產品,無法對客戶進行差異化定價,因此市場滲透過程中,HIT電池的價格會逐步降低,當前價格1.6元/瓦,預計規模化生產后價格將下降到1.2-1.3元/瓦。其定價錨預計會是PERC電池。
五、HIT產業化進程預估
第一階段:2019-2020年。頭部企業引入進口設備,打通工藝。
第二階段:2020-2021年。國產設備突破,將GW設備投資降到5億以下。
第三階段:2021-2022年。國產龍頭設備廠開始量產出貨,HIT電池產能年度增量在10GW以上,但國產設備技術逐步擴散,其他設備廠跟進,設備產能大幅擴張,GW設備投資降到3億。
第四階段:2022-2024年。HIT產能大幅擴張,最終產能可能會達到300GW。
如果以GW級大線作為產業化的標志,2020年大概率會是HIT產業化的元年,山煤國際大概率會投出數個GW的大線,2020年底全球HIT產能有望超過8GW,目前約2.8GW。
—END—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