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隨著最后一臺風機在大唐七臺河羅泉風電項目現場順利完成吊裝,標志著該項目設備保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01 黨建引領,駐扎一線提供“中水方案”。

風力發電事業部提前介入、及時預警,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保供工作延伸至葉片、塔筒等大部件生產一線。針對項目分片式塔筒生產進度滯后的問題,自6月下旬起,事業部從其他基地調配兩名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進駐塔筒廠開展為期100天的設備催交與生產指導,系統梳理各生產環節的堵點難點,攻克縱向法蘭安裝等技術難題,優化分片塔筒加工流程,推動塔筒成套效率從每月不足2套迅速提升至8套以上。截至9月30日,32套塔筒全部提前一個月完成生產,為項目后續工作爭取了寶貴時間。
02 全鏈管控,攻堅克難展現“中水效率”。

面對廠內管理體系復雜、作業人員技能不足、信息協同不暢等挑戰,現場催交與指導人員堅持“全鏈條動態管控”原則,嚴格執行“風電質控19條”,統籌協調備料、下料、生產、驗收等關鍵環節。通過系統優化塔筒組對、環縫焊接、縱向法蘭安裝、打砂防腐、內附件安裝等工序銜接,有效解決了各環節匹配難題,實現了生產流程的高效無縫對接,塔筒成套效率提升75%。10月19日,最后一套塔筒順利交付,為現場連續吊裝打下堅實基礎。
03 精準服務,敬業奉獻打造“中水品牌”。

在為期100天的駐場催交與指導中,工作人員風雨無阻,每日步行超過三萬步,足跡遍布塔筒廠每一個車間。盛夏時節,焊接廠房內溫度接近40℃,他們依然堅守一線,與工人并肩協作,深入交流技術細節。隨著工作的持續推進,廠內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對他們的態度也發生了顯著轉變——從最初的“不服氣、不耐煩”,逐漸轉變為“接受與信任”,最終成為“佩服與贊揚”。駐場人員的角色,也從初期的“催交代表”,悄然轉變為工人們親切稱呼的“車間主任”。



高效、精準的服務贏得了項目單位的高度認可。8月底,首批并網所需的16套塔筒提前交付,項目單位專門發來感謝信。9月底,全部塔筒提前完成生產后,項目單位再次贈送錦旗,上書“巧解難題見奇功、妙策催交顯匠心”,以表彰團隊的卓越貢獻。
在“十四五”收官之際,恰逢物資集團“配送業務提升年”。七臺河項目作為集團公司年度重點投產項目,其設備高質量保供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充分展現了風力發電事業部“極致專業化”的服務能力,也為后續高強度、高難度的設備保供任務積累了寶貴經驗。風力發電事業部將持續貫徹落實集團公司主要領導調研“1335”指示精神,堅決守好“第一關”,不斷提升業務人員專業素養,全力保障集團公司風電項目按期優質投產。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