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例風光并網正在加速重構新型電力系統,但其波動性帶來的電壓波動、頻率失穩等系統性風險也隨之加劇,構網型儲能成為關鍵解決方案。科力遠、星辰新能等大儲能生態創新聯合體成員共同打造的內蒙古鄂爾多斯300MW/1200MWh獨立儲能電站,聚焦構網能力開展技術創新與項目建設,目前已進入場站聯調階段,并將于2025年底前全容量并網。

項目效果圖
構網型儲能,未來新能源并網“通行證”
面對風光電的大比例接入,電網對儲能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跟網型儲能的被動響應模式,依賴電網運行,適合穩定區域的調頻調峰。構網型儲能是一種具備主動電網支撐能力的儲能系統,能夠自主設定電壓參數,輸出穩定的電壓與頻率,增強可再生能源與電網的協同運行能力,提升電力系統的穩定性與兼容性。
蒙西電網是中國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最大、比例最高的電網之一。2025年上半年,電網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已達35.6%,風光發電的間歇性與不穩定性給電網帶來了巨大挑戰。同時,內蒙古冬季嚴寒、夏季工業負荷突增的氣候與用電特性,也對電網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蒙西電網在儲能技術提升、智能電網建設以及調峰能力強化等方面,需求極為迫切。
鄂爾多斯300MW/1200MWh獨立儲能電站通過虛擬同步技術和構網PCS(儲能變流器),將核心算法嵌入到變流器的控制系統中,提升電站的主動支撐能力、系統重構能力、協同調控能力,主動參與電網調節,并兼具慣量支撐、一次調頻、一次調壓、快速黑啟動等多種功能,保證供電可靠性,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用電需求,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
發揮長板優勢,滿足新能源消納需求
該電站是聯合體在建電站中的首個構網型儲能項目,由科力遠、星辰新能、中創新航、端瑞科技、果下科技等5家聯合體成員單位攜手打造,1190MWh磷酸鐵鋰儲能系統產品由河北科力遠提供。各成員單位在技術、運營、資金、統籌等各個環節各司其職、協同發力,形成了強大的協同效應,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和高效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場施工圖針對當地新型電力系統對儲能的功率、時長、響應時間等需求呈現多樣化的特點,聯合體以混合儲能技術彌補了單一儲能技術的缺陷。項目通過磷酸鐵鋰和全釩液流電池的高效耦合,解決單一儲能技術路線短板,滿足多元需求。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儲能297.5MW/1190MWh,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 2.5MW/10MWh。
磷酸鐵鋰電池能夠迅速響應電網的指令,有效支撐一次調頻、AGC調節等高價值輔助服務,為電網的穩定運行提供堅實保障。全釩液流電池采用獨特的容量功率解耦設計,可保障4小時及以上的長時放電能力和超過20000次的循環壽命。此外,針對蒙西地區的沙塵、低溫等極端環境,系統采用寬溫域電解液配方,同時配備高強度耐候金屬板材的箱體,抗沖擊、耐磨損,能抵御沙塵侵襲與外力碰撞,確保設備在全天候條件下的穩定運行。
基于電站的構網能力與混合儲能優勢,電站建成后,將形成“固定補償+市場交易+輔助服務”的多元收益模型,提升盈利能力。
該項目順利推進,是大儲能生態創新聯合體場景創新與技術創新能力的有力體現。未來,科力遠將攜手成員單位,以項目為牽引,持續提升市場開發能力、產品交付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拓展獨立儲能電站、零碳園區、臺區配儲等多元場景。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