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其中提到,習總書記上個月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這次《建議》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部署安排,產業、能源轉型,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快全面實現綠色轉型,就是要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牽引,加快推進4方面舉措。
首先,是加快構建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過去我們是能耗雙控制度,現在全面轉向碳排放雙控制度。這是全面綠色轉型的“指揮棒”。《建議》提出穩步實施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制度,建立健全覆蓋各類主體的激勵約束制度體系。
其次,是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這是全面綠色轉型的“牛鼻子”。我們將加快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到“十五五”末,新增用電需求絕大部分由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滿足,讓更多綠電穿越山海、點亮萬家燈火。重點有三項工作:一是以更大力度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風電光伏、西南水電、海上風電、沿海核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二是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電由基礎保障性電源轉為支撐調節性電源;三是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確保綠電發得出、電網接得住、終端用得好。
三是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這實際上是通過增加產業的“含綠量”,來提升經濟的“含金量”。我們要做好產業的“加減法”:一手做加法,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根據測算,目前我國綠色低碳產業規模約11萬億元,未來5年還有翻一番乃至更大的增長空間,特別是“十五五”時期,力爭建成100個左右國家級零碳園區,將為綠色低碳產業帶來巨大發展空間。一手做減法,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將在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等重點行業深入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力爭實現節能量1.5億噸標準煤以上,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億噸。
四是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這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是全面綠色轉型的根本所在。在生產方面,深入推進清潔生產,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力爭到2030年,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左右,同時加快建筑和市政設施節能改造,提高大宗貨物的鐵路、水路運輸比例。在生活方面,廣泛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大力倡導節糧、節水、節電和生活垃圾分類,大力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綠色低碳產品,以綠色生活打造美麗家園、建設美麗中國。
此外,還提到市場方面,就是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大國經濟都是內需為主導,市場是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強大國內市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依托。《建議》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部署了3方面重點任務,抓好貫徹落實,要把握好“拓展增量、提升效益、暢通循環”這三個關鍵。
一是拓展增量。我國擴大內需既有空間,又有潛力。《建議》提出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擴大服務消費,推動商品消費擴容升級;保持投資合理增長,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實施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等舉措,這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上向好。
二是提升效益。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度規模已達到50萬億元,但惠民生、補短板、育動能等任務還很重,必須把“錢”特別是政府資金更好地用在發展緊要處,花在群眾生活上。對此,《建議》提出優化政府投資結構,提高民生類政府投資比重,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加強政府投資全過程管理等舉措,將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不斷增進投資的綜合效益。
三是暢通循環。有了統一大市場,才能暢通大循環。我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已從過去的328項減到目前的106項,4200多件阻礙要素流動的政策舉措得到清理,但還有不少堵點和卡點。對此,《建議》提出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規范地方政府經濟促進行為,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等舉措,將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種市場障礙,充分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紅利。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