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至24日,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長沙理工大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5全國交通與能源融合創新技術發展大會”在長沙順利召開。新產業發展事業部(中國城鄉)、中交光伏參加大會,并承辦主題分論壇“交通與新能源創新融合發展論壇”。

主論壇上,中國交建黨委委員、副總裁楊志超發表了題為“深耕交能融合實踐 助力交通強國建設”的主旨演講。他指出,作為唯一一家“國有企業黨建聯系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于一身的中央企業,中交集團將交能融合納入中長期發展戰略,確立了“交通為體、能源為用”的融合觀,致力于構建“交通+能源+數字”綜合服務新格局。憑借全交通場景、全產業鏈服務等核心優勢,中交集團已在公路光儲充一體化、港口多能互補等六大場景中打造了廣連高速、胥家橋零碳物流園區等標桿項目,并計劃聯合產業鏈各方共建交能融合產業聯盟,推動“五鏈”深度融合,為實現交通強國與能源強國目標貢獻中交力量。

中交集團展位上,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高宏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劉揚等領導在主辦方的陪同下蒞臨參觀指導。中交集團展位以“交能融合創新 賦能強國建設”為主題,集中展示了公路光儲充一體化、港口多能互補、城市零碳樞紐等六大核心領域,通過展板、視頻、沙盤等多種展示形式,展現了中交集團的交能融合全產業鏈服務能力與技術創新硬實力。

本次大會設1個主論壇及6個主題分論壇,覆蓋交能融合政策解讀、院士觀點、企業實踐、技術創新等全維度議題。新產業發展事業部(中國城鄉)、中交光伏承辦的主題分論壇“交通與新能源創新融合發展論壇”于24日上午召開,分論壇由中交光伏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張兮維主持,聚焦交通與新能源創新融合主題,匯聚了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及行業企業的專家學者與代表,圍繞交通與新能源創新融合領域的政策解讀、技術路徑、場景實踐與產業協同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共繪綠色交通發展新藍圖。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張春枝出席分論壇并首先致辭。她指出,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是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舉措。她強調,當前我國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行業應把握機遇,從技術、標準、模式等多維度協同推進,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交通能源體系。她表示,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將繼續發揮平臺紐帶作用,攜手包括中交光伏在內的優秀企業,推動政策銜接、標準共建與生態協同,為交能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中國城鄉副總經理閆哲彬在隨后的致辭中系統闡述了中交集團在交能融合領域的戰略布局與實踐成果。他指出,中交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的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正積極推動“交通+能源”深度融合,致力于由傳統用能單位向“產儲消一體”的能源節點轉型。他強調,中交光伏作為集團在綠色產業領域的重要力量,致力于打造成為交能融合領域專業化發展商與服務,堅持“核心資產+核心能力”雙輪驅動,目前已在全國10余個省市落地實施近30個交能融合項目,建成裝機容量超110兆瓦,打造了多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標桿工程。他表示,未來將持續強化科技創新與模式創新,攜手產業鏈伙伴共同拓展光伏+公路、光儲充一體化、零碳服務區等多元場景,推動交能融合從示范探索邁向規模化發展。

特邀演講環節,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交能融合創新團隊領銜專家陸旭東,以《交能融合驅動零碳交通:政策體系與創新實踐》為題,系統解讀了國家推動交通與能源融合的政策脈絡,涵蓋分布式光伏、綠電直連、零碳試點等關鍵方向。他結合濟南東、霧靈山等零碳服務區實踐,展示光伏、儲能、微電網等技術在公路場景的集成應用與運營成效。他指出,未來交能融合將向系統化、智能化、協同化方向深化,并呼吁加強跨領域合作與標準共建,共筑綠色韌性交通能源體系。

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徐小勇在題為《“雙網共振 數馭融合”——中交光伏的交能融合布局與數智化賦能之道》的演講中,系統闡述公司以“分布式能源+綠電交通+虛擬電廠”為核心的業務布局。他重點分享公司自主研發的“交能寶”數智管理平臺,該平臺具備智能監測、智慧運維、線上結算、碳能協同等八大功能,實現了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理和集團級“可觀、可測、可控、可調”的運維目標。他表示,中交光伏將持續推進平臺功能迭代,拓展虛擬電廠、綠電交易與碳資產運營,致力于成為交能融合領域的專業化發展商與服務商,以“雙網共振、數馭融合”新范式,助力交通能源系統綠色智慧轉型。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周億迎在《我國近零碳港口建設路徑與實踐》報告中,系統闡述了港口從低碳、近零碳到零碳的階段性發展路徑。她指出,當前港口面臨裝卸設備清潔化、港作拖輪電動化、綠電供給穩定性等挑戰,需通過“風光氫儲”多能融合與智慧能源系統實現協同調控。結合天津港、黃驊港等案例,她提出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體系,推動港口從能源消費側到全鏈條的零碳轉型,為綠色港口建設提供技術支撐與實踐范式。

中交養護集團設計分公司的副總經理、正高級工程師朱忠明以《交能融合背景下零碳高速公路技術路徑與實踐》為題,分享中交集團在路域資源一體化開發與零碳服務區建設方面的實踐。他提出以“資產養技術、技術提資產”為核心邏輯,通過BIM+GIS數字孿生、光儲直柔微電網等關鍵技術,打造了霧靈山、大板橋、大豐等一批零碳服務區標桿項目。他強調,應加強路能協同規劃與標準建設,推動高速公路從“用能單元”轉向“供能節點”,實現交通與能源系統的深度融合與價值共創。

北京中交國通智能交通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正高級工程師孫曉亮博士在《數驅交能融合:鍛造公路交通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報告中指出,數字化是推動交通與能源深度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路徑。他強調,公路系統正從“能源消耗者”轉向“能源生產者、存儲者與調節者”,并通過“源-網-荷-儲”智慧化調控、AI健康管理等技術,實現系統效率躍升與綠色轉型。他提出“清潔化、網聯化、高效化、便捷化、智慧化”五化目標,推動公路成為綠色、彈性、智能的能源廊道,助力交通強國與能源強國協同建設。

山西交控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張淦星博士以《“交通動脈,綠色動能”——山西交控交能融合創新路徑與示范實踐》為題,系統分享了山西交控在高速公路路域資源開發與微電網建設方面的成果。他介紹,公司已建成多個交能融合項目及充電設施,實現全省高速充電網絡全覆蓋,并創新提出“多源共濟、減容增供”“儲能三級平衡”等理念,在太忻高速、榆和高速等項目中成功實踐光儲充一體化、柔直互聯等關鍵技術,為全國交能融合提供了可復制的山西樣板。

固德威智慧能源副總經理戴晨松博士以《“源網荷儲智”交能融合發展高效引擎》為題,系統闡述了固德威以“源網荷儲智”為核心的一站式智慧能源解決方案。他結合上海園區光儲充站、山西高速零碳隧道等案例,展示了公司在交通補能設施、路域光伏開發、虛擬電廠等場景中的技術集成能力。他強調,通過AI算法與平臺化運營,可實現光伏、儲能、充電設施的協同調控與能碳管理,助力交通能源系統實現高效、綠色、智慧轉型。

浙江愛旭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布式業務高級總監李辰寰以《愛旭ABC助力光伏+交通融合發展》為題,重點介紹了愛旭ABC組件在高速公路光伏場景中的技術優勢與應用成效。他指出,ABC組件憑借高功率、防眩光、高溫抑制與陰影發電優化等特性,有效應對服務區、匝道圈等場景中的安全與效率挑戰。通過對比數據,ABC組件在裝機容量、發電收益與投資回報方面的顯著提升,為交通光伏項目提供了更具經濟性與安全性的產品選擇。




大會期間,中交光伏參與編制的《2025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報告》正式發布。中交光伏投資運營的承平高速霧靈山零碳服務區項目被評為“創新發展優秀典型案例”,道安高速全線交能融合光伏發電項目、津石高速(天津西段)邊坡光伏示范項目入選“創新發展典型案例”,貴州江玉高速民和服務區、貴州德余高速思南石林服務區、貴州荔榕高速月亮山服務區、重慶永江高速雙鳳服務區、武深高速潘家灣收費站五個項目,獲頒“高速公路零碳服務區”證書。
本次論壇為行業搭建了高水平、專業化的交流平臺,有效促進了政產學研用的深度互動與思想碰撞。中交光伏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持續深化在交通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強化核心技術能力與項目實踐,與各方攜手共同推進交通能源融合創新,為交通強國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動能、作出新貢獻。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