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2019 年至 2024 年,美國住宅電力零售價格的上漲速度將超過商業和工業價格。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在一份研究影響電價因素的報告摘要中表示,自 2019 年以來的五年里,全國平均住宅電價上漲了 27%,達到 16.5 美分/千瓦時,平均商業電價上漲了 19%,達到 12.8 美分/千瓦時,工業電價上漲了 19%,達到 8.1 美分/千瓦時。
研究人員表示,2019年至2024年,經通脹調整后,37個州的零售電價總體下降。報告顯示,受山火相關成本的推動,加州經通脹調整后的電價飆升6.2%,漲幅居各州之首。東北部地區實際電價在這五年間也有所上漲。

摘自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根據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報告,去年零售電價從北達科他州的不到 8 美分/千瓦時到加利福尼亞州的超過 27 美分/千瓦時不等。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國家能源政策可能導致電價上漲。
研究人員表示:“近年來價格漲幅最大的州通常都表現出客戶負荷減少——部分原因是凈計量太陽能的增長——并且將可再生能源組合標準計劃與相對昂貴的增量可再生能源供應結合起來。”研究表明,過去五年內,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RPS)并要求新增供電的州,零售電價上漲了約0.4美分/千瓦時。然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電價似乎并未受到RPS強制規定之外建設的“市場化”公用事業規模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影響。
此外,研究表明,雖然表后太陽能發電在某些州削減了凈電力負荷(例如加利福尼亞州、緬因州和羅德島州的削減幅度超過 5%),但這與電價上漲有關。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表示:“考慮到許多凈計量計劃下的費率結構和成本結構之間的脫節,以及政策支持的財務成本,我們的回歸結果表明,這些負荷減少與更廣泛客戶群的零售價格上漲有關。”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還發現,投資者所有的公用事業公司收取的電價高于公共電力公司的電價,且漲幅更快。報告顯示,總體而言,從2019年到2024年,經通脹調整后的配電和輸電支出有所增加,而發電成本則有所下降。
研究人員發現,總體而言,過去五年負荷增長有助于壓低電價。
研究人員表示: “目前尚不清楚更廣泛、持續的負荷增長是否會推高長期平均成本和價格。在某些情況下,負荷增長的激增可能會導致短期零售價格大幅上漲。”另外,美國銀行周五發布了一份報告稱,由于數據中心的興起,發電能力和電網投資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似乎推高了電費。
美國銀行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戴維·邁克爾·廷斯利在報告中表示:“數據中心開發和制造業增長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增長,這已經反映在住宅客戶費率中。”廷斯利表示,電費上漲的原因是數據中心需要升級輸配電系統,而這些升級的費用由所有納稅人承擔,此外,能源和容量定價也提高了。
根據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報告,截至今年7月,全國零售電價與2024年同期相比上漲了4.4%。與此同時,研究人員表示,待處理的加息申請(主要來自欠條)達到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表明電價將持續上漲。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