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論壇12日閉幕,提出六項共同建議,其中一項為推動兩岸在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業領域的合作。在11日舉行經貿合作專題座談會,兩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暢談如何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經貿合作,綠色經濟、環保也是與會人士的共同焦點。
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世圯表示,兩岸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共同承擔地球暖化的責任,以及將有限的天然資源永續使用。臺灣的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等綠色產業技術領先、價格實惠,具備國際競爭優勢,但因為市場規模不夠,產業發展受限。兩岸在新能源的產業發展上應緊密結合,自創品牌,謀求雙贏。
陳世圯建議,以臺灣綠能技術及價格優勢,開拓大陸內需市場,擴大臺灣綠能產業商機;制定兩岸共同產業規范標準,建立共同品牌,進軍國際;利用大陸廣大農地發展太陽能與農業結合,解決土地需求問題;加強兩岸綠能產業專利權保護與互惠。
針對近年來不少臺灣企業選擇到大陸投資環保領域,中國大陸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于越峰說,大陸環保市場一直實行積極的開放政策,非常歡迎有實力的臺灣企業和個人進入。大陸有一萬多家環保企業,臺灣企業進入大陸環保市場的最簡捷方法就是找一個合適的環保企業合作,取長補短,互惠互利。
兩岸論壇共同建議的第六點指出,應加強兩岸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在技術研發、產品應用、市場推廣、雙向投資等方面的合作,鼓勵兩岸企業積極研究、使用和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和新能源技術。并促進兩岸共同研究及合作因應氣候變化;進行氣象觀測及預報技術和數據的交流;共同提高對暴雨、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水平;針對環保議題,加強交流合作,建立溝通機制。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