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兩黨共同舉辦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12日于湖南長沙閉幕,此次論壇的主題以「文化交流」為重點,然在市場所關注的「經貿交流」的部分,則點名兩岸將共同發展「節能環保」以及「新能源產業」,尤其在兩岸都已發展具有相當規模的太陽能產業部分,兩岸論壇的結論將可望引起更密切的合作以及往來。
而據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于12日閉幕時所宣讀的共同建議方面,除了以文化、教育以及新聞交流外,在經貿部分也表達出將「支持臺資企業在大陸發展壯大,推動兩岸在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領域的合作」為共同建議之一,在節能領域,則為加強兩岸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在技術研發、產品應用、市場推廣、雙向投資等方面的合作,鼓勵兩岸企業積極研究、使用和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和新能源技術,定期召開兩岸研討會,建立溝通基臺,推動兩岸建設節能、環保社會。
業者則指出,此次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雖提倡兩岸在節能產業的合作,但大多數仍是概括性的方向闡述,并不算是有具體的方針,惟在發展雙向投資的部分,由于日前經濟部所發表的「第一階段開放陸資來臺項目」中,包括太陽能、LED等節能產業并未列入開放項目,然透過此次的兩岸經貿論壇中擬「雙向投資」的共同建議,則等于預告兩岸太陽能將可望互相進行投資以及持股。
目前臺廠在中國布局者,跑的最快也最完整者即屬于很早即以換股方式來取得中國太陽能硅晶圓/長晶廠─陽光能源(0757.HK)的合晶(6182),而陽光能源除了硅晶圓/長晶外,其控股公司也另有發展太陽能電池,日前并并購臺灣的太陽能模塊廠景懋,完成上下游的垂直整合,為法人看好的中國發展「太陽能屋頂計劃」的內需受益股之一;另外在中國有實質布局者則為茂迪(6244),其昆山太陽能電池廠去年第四季開始量產,毛利率以及出貨量持續向上,未來仍有再向上擴產的空間以及計劃。
而就兩岸太陽能的合作項目上,兩岸儼然已是全球太陽能市場的生產重鎮,以2008年來說,兩岸所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產出即占了全球總產出的44%,然盡管同構型高,但仍有可互取長短之處,包括臺灣不像中國有許多的新進多晶硅業者,且在太陽能模塊端,中國的密集度更甚于臺灣,故也有業者認為,兩岸可互加補強產業供應鏈中不足者,如臺灣目前并未有已成功量產多晶硅產能,此部分則可透過合作來發揮加乘效果。
但對于開放陸資來臺,也有太陽能業者持反對票,SEMI臺灣太陽光電委員會主席蔡進耀即認為,臺灣太陽能產業發展的不錯,若開放陸資來臺投資太陽能,恐使臺灣技術外流,則為隱憂之一。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