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披露,2024年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量突破30萬噸,對應市場規模超480億元,預計到2030年國內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當前的重要工作。
據介紹,當前我國已發布的22項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標準,但動力電池結構復雜,應用場景多樣,涉及行業眾多。為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工作統籌管理,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共同推動組建全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重點面向儲能、汽車、船舶等多領域電池回收利用需求,統籌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盡快出臺動力電池回收標準體系,為高水平標準供給提供技術組織保障。
以下為市場監管總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專題新聞發布會實錄: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副司長孫延峰: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市場監管總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專題新聞發布會。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持續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工作,不斷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有關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司長劉洪生先生,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司一級巡視員尤勇先生,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司副司長郭晨光先生,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謝再春先生,請他們介紹總體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提問。
首先,請劉洪生先生介紹整體情況。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司長劉洪生: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動力電池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根據電池使用壽命推算,我國即將迎來動力電池規模化退役階段。據統計,2024年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量突破30萬噸,對應市場規模超480億元,預計到2030年國內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大力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年2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完善標準體系,實現動力電池規范、安全、高效回收利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標準引領帶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大力推進相關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強化標準與產業協調配套。近期,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發布《廢棄電池化學品回收利用評價技術規范》《廢棄電池化學品處理處置術語》等五項國家標準,進一步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截至目前,已發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標準22項,涵蓋動力電池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規范、拆解規范、余能檢測、再生利用、鋰離子廢棄物回收利用、再生黑粉等多個方面,有力支撐和引領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高質量發展。例如,2025年6月9日,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鋼鐵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自今年8月1日起,明確符合《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國家標準相關要求的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屬于固體廢物,可自由進口。標準的出臺有效促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維護和保障戰略資源供應安全。
二是推動組建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強化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動力電池結構復雜,應用場景多樣,涉及行業眾多,給高效回收利用帶來挑戰。為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工作統籌管理,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共同推動組建全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將匯聚原材料、電池生產、整機裝備、回收拆解、化學處理、再生利用等相關行業力量,統籌規劃動力電池回收標準體系,強化產業鏈上下游標準銜接配套,面向汽車、船舶、儲能、軌道交通、飛機等領域電池回收利用需求,盡快出臺一批重要國家標準,為高水平標準供給提供技術組織保障。
三是深入推進標準實施應用,強化產業規范有序發展。在政策推動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拆解規范》《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余能檢測》等國家標準實施以來,在行業內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促進了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的健康有序發展。通過實施應用標準,部分企業實現鎳鈷錳回收率達99.6%、鋰回收率達96.5%,促進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取得較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此外,我們正在推進上述國家標準外文版的研制工作,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標準國際影響力,促進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的全球化推廣應用。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快標準研制速度,出臺一批重要標準,進一步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加強技術組織建設,加快成立全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大標準宣貫力度,強化標準實施應用,做好標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套,做好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以高水平標準引領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謝謝大家!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副司長孫延峰:
感謝劉洪生司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提問:
我們關注到,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圍繞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發布了一系列國家標準。請問這些標準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具體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司長劉洪生: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有關部署,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圍繞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全產業鏈,積極推進相關國家標準研制發布,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收集儲運方面,面向動力電池收集、分類、包裝、運輸、裝卸與搬運等需求,研制了相關國家標準,保障退役動力電池在回收過程中的溯源管理與安全環保。例如,《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通用要求》標準明確了動力電池包裝絕緣、安全分類、運輸箱體、信息追溯等通用要求,推動實現退役電池溯源可控、運輸安全與高效回收。
在物理處理方面,開展了動力電池拆解、放電、破碎分選等國家標準制修訂,有效促進了動力電池物理處理規范化發展,保障物理處理過程的安全、環保。例如,《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拆解規范》國家標準規定了廢舊動力電池拆解要求、作業程序及管理要求等,為動力電池安全、環保、自動化拆解提供了重要指導,該標準實施后,動力電池拆解效率提高50%以上。
在化學再生方面,圍繞動力電池再生利用中間產品、檢測方法與三廢處理,發布了一批國家標準,規定了再生利用技術和環保要求,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助力行業節能降碳。例如,《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再生利用》系列標準規定了有害物質處理流程,確保再生利用環節污染可控,推動實現整體能耗降低30%以上。
下一步,將加快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建設,圍繞動力電池綠色設計、余能檢測、放電、存儲、定向循環等方面,推進相關國家標準制修訂,進一步更好發揮標準支撐引領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作用。
上海證券報記者提問:
如何用好標準化手段推動動力電池規范、安全、高效回收利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司一級巡視員尤勇: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持續攀升。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未來我國將迎來動力電池規模化退役階段。做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對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動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以“標準化”手段推動動力電池科學規范回收利用,“十三五”以來,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累計發布動力電池編碼規則、材料回收要求等3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初步構建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今年2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完善標準體系”等工作任務。下一步,我部將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積極落實《行動方案》任務部署,強化工作協同聯動,進一步發揮標準的規范引領作用,重點從3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制修訂綠色設計標準,加強源頭管理。加快制修訂動力電池規格尺寸等綠色設計標準,推動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采用標準通用、節約資源、易拆解、易回收利用的產品設計。二是制修訂回收利用標準,強化過程管理。持續修訂完善余能檢測、放電、存儲、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標準體系,推動產品碳足跡核算、再生材料認定和使用率計算方法等標準立項和研制,實現標準與行業發展同頻共振。三是制修訂產品安全標準,提升安全水平。加快制定《車用動力電池拆解破碎安全技術要求》等強制性國家標準,強化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關鍵環節安全保障。抓好《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范》等鋰電池產品強制性標準落實,禁止在電動自行車等領域使用廢舊動力電池再利用產品。加快制修訂各類應用領域鋰電池產品強制性標準,以標準規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中新社記者提問: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對于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解決資源、環境和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請問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際標準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來有什么規劃?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司副司長郭晨光:
目前,歐洲、韓國等區域和國家陸續制定發布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相關的法規和標準。如歐洲2023年發布的《電池和廢電池法》,提出電池生命周期循環利用相關的要求,包括再生材料使用、廢棄電池收集率、回收效率、材料回收利用率等。2024年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發布《廢舊電池的回收效率和材料回收目標的計算和驗證規則》。韓國2023年發布《含有堿性或其他非酸性電解質的二次電池和電池組—用于再利用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安全要求》國家標準。
在國際標準方面,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相關標準制定尚處于早期階段,國際電工委員會蓄電池和蓄電池組技術委員會(IEC/TC21)在二次電池二次使用方面開展了一定探索,制定發布了 IEC 63330:2024《二次電池梯次利用 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 63338:2024《二次電池和電池組再利用和重新利用通用指南》。
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際標準化工作,持續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際標準制定。我國專家正在積極參與電池性能評估方法和分類、退役電池回收通用指南等全部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同時,我國牽頭提出的《電池回收利用深度放電通用指南》IEC國際標準提案已成功立項。截至目前,已有近40名中國專家活躍在國際標準組織電池相關技術機構中,實現了國際標準制定工作組中國專家全覆蓋。
我國是動力電池生產大國,也是回收利用基礎和標準化工作基礎最雄厚的國家。下一步,我們將引導更多動力電池生產、使用和回收利用的中國專家深入參與國際標準研究工作,同各國加強務實交流,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際標準化方面貢獻中國經驗和力量,持續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生命周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謝謝!
紫荊雜志記者提問: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對于重要礦產資源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請問在這方面,我們制定了哪些國家標準,發揮了什么作用?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司長劉洪生:
動力電池富含鋰、鈷、鎳等重要金屬,這些資源具有戰略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相當于開辟了“城市礦產”新來源,能夠高效提取和再生利用這些重要金屬,將有效降低對原生礦產的開采和進口,這既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有力抓手,也是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市場監管總局對這方面工作高度重視,相繼制定發布了一批國家標準,在保障動力電池中重要金屬資源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規范回收體系建設,面對回收網絡缺乏統一規劃、網點建設標準不一、回收操作不規范等問題,《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管理規范 第2部分:回收服務網點》等國家標準,詳細規范了回收網點的選址、設施、人員等建設要求,并明確動力電池從接收、存儲、轉運的全流程操作規范,保障了動力電池回收的源頭合規性和過程安全性,有效防止環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為后續綜合利用奠定良好基礎。二是界定關鍵中間產品屬性,在再生利用過程中,黑粉作為重要中間產品長期缺乏統一的技術要求、質量標準和檢測方法,不僅影響國內金屬提取的穩定性和效率,而且影響了黑粉海外進口。《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國家標準明確了再生黑粉的定義、分類、化學成分含量、有害物質限量等關鍵技術要求,有利于提升國內再生黑粉產品質量,確保下游冶煉過程的環保性和安全性。三是提高資源回收效率,資源回收率低一方面會造成礦產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會增加“三廢”排放的環境負擔。對此,《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再生利用 第2部分:材料回收要求》國家標準制定了較為嚴格的資源回收率指標,要求鎳、鈷、錳的綜合回收率不低于98%、鋰的回收率不低于85%。通過提升回收率,促進企業投入研發先進的再生技術、優化工藝流程,最大程度地回收重要金屬資源。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進一步優化完善標準體系,加快再生利用、產品碳足跡核算、再生材料溯源與核算、再生材料認定和使用率計算方法等關鍵標準制修訂,提高再生利用效率和安全環保水平,保障重要金屬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維護新能源產業供應鏈安全。
中國質量報記者提問:
福建省作為全國動力電池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工作方面有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謝再春:
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囑托福建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我們牢記囑托,奮勇爭先,把系統構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作為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抓手,探索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實踐路徑。
一是法規政策雙輪驅動,夯實制度基礎。我們在全國率先將動力電池回收納入地方立法,明確責任與監管要求。同時配套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形成“法規+政策”保障體系,為標準化工作夯實法治基礎。
二是激勵引導并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設立專項資金,對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領域牽頭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以及承擔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的單位,最高補助100萬元。這一舉措有效調動各類主體參與標準研制的積極性。
三是強化技術支撐,打造區域服務高地。目前全省已有3家機構具備電池安全關鍵項目檢測能力。其中,廈門市質檢院承建的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實驗室,已成為我省電池風險監測和技術評價的核心平臺,為全產業鏈提供權威服務。
通過以上系統性推進,我們取得了三方面成效:一是實現了科技創新與標準研制深度融合。寧德時代子公司邦普循環將自主研發的DRT定向循環技術轉化為先進標準,實現鎳鈷錳回收率99.6%、鋰回收率96.5%,2024年處理廢舊電池超12萬噸,再生鋰鹽1.71萬噸,技術水平全球領先。二是增強了在標準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我省相關龍頭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5項、多項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工作,為我國在全球動力電池標準領域贏得更多話語權貢獻了福建力量。三是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標準化示范模式。泉州清能公司通過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構建標準體系,2024年處理退役電池237噸,減碳238噸,產值達230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完善標準體系,強化實施應用,以高標準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副司長孫延峰:
謝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今天我們的提問環節就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有想了解的其他問題,請會后與新聞宣傳司聯系。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