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第五屆儲能安全研討會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際鋰離子電池儲能安全評價關鍵技術合作研發”研討會在天津梅江中心皇冠假日酒店隆重開幕。
本屆論壇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共同主辦,恰逢天津大學建校130周年與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建所60周年,具有承前啟后的特殊意義,匯聚了政、產、學、研各界力量600余人現場參與,線上觀看人次突破4萬,共同為儲能產業的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





本屆會議的成功召開,還得到了科華數能、遠景能源、天合儲能、派能科技、西清能源、融和元儲、采日能源、殼牌(中國)、精控能源、東方日升、CSA集團、蘇州UL美華認證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盛會啟幕
匯聚行業領袖,共繪安全藍圖
開幕式匯聚了行業主管部門、權威專家與企業精英,國家能源局安全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相關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張來斌,歐盟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孫金華,以及各主辦方代表共同出席。

孫正運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開幕式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主持。

李斌
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
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斌教授致開幕辭。他指出,電化學儲能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核心要素,但近年來鋰離子電池儲能安全事故頻發,已構成系統性風險。他強調,儲能安全是關乎國家能源安全的關鍵問題,必須通過多學科交叉與產學研用協同,構建科學、國際共識的安全評價標準體系,將儲能安全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最大增量”。

陳海生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所長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所長陳海生在致辭中表示,儲能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安全仍是其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近年來全球儲能事故頻發,為行業敲響警鐘。為應對挑戰,全行業正系統構建安全防線:政策層面,國家出臺加強儲能安全管理的頂層設計;標準方面,邁入強制安全新階段,國內首部強制性國標實施,國內外監管趨嚴;技術層面,真機燃燒測試成為驗證安全、贏得市場信任的重要方式。
前沿洞察
院士專家論道,聚焦技術攻堅
主論壇報告環節,聚焦從材料、電池、系統到評價標準的全鏈條安全技術。

張來斌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張來斌教授在《深部地下空間儲能安全與應急保障技術》報告中指出,利用深部地下空間進行物理儲能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他系統闡述了深地儲氣、儲氫、碳封存、壓縮空氣儲能及儲氦五大關鍵技術及其風險挑戰,并強調只有把安全問題做好了,深度儲能空間的運用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孫金華
歐盟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歐盟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孫金華教授系統闡述了《電化學儲能火災防控基礎與技術研究進展》。他指出,電化學儲能高速發展的背后,火災安全是核心痛點,為此提出構建“本征安全、過程安全、消防安全”三道防線的系統性解決方案。通過研發高安全材料提升電池本征安全,利用智能監測和隱患處置將故障“扼殺在萌芽狀態”,發展精準滅火技術實現“小火不成大災”。最后,孫金華呼吁必須要加強行業自律,堅決破除價格內卷的非理性競爭,價格內卷的最終結果一定是產品質量下降、安全事故上升、行業生態破壞,要以標準與創新共同護航行業安全、高質量健康發展。

謝佳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謝佳教授在《鋰電池熱失控阻斷策略和關鍵材料》報告中,通過量化分析揭示了電化學儲能的安全風險:以20尺314Ah儲能集裝箱為例,蘊含的能量高達100GJ,相當于24噸TNT。他強調,儲能安全還是需要從本體出發,要么不出現熱失控,出現熱失控盡量少放出能量,不要出現火燒連營的現象,再加上應急處置,這樣才能提升整體安全性。基于對熱失控鏈式反應三個關鍵階段的深刻理解,他提出構建電池本體的“三道防線”,并指出研發本體熱失控阻斷策略和關鍵材料是實現階段性精準阻斷、從源頭上提升安全性的核心攻關方向。

陳浩森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北京理工大學陳浩森教授在《面向本質安全的智能電池技術》報告中指出,為實現電池的本質安全,需借助AI智能技術突破傳統電芯的感知與處置瓶頸。目前AI在電池領域,其團隊重點聚焦AI for Service研究,即通過智能化方法實現電池狀態的精準預測與高效管理。為此,團隊研發了內植入芯片傳感器,可實現溫度、應變、氣壓及五類特征氣體的多維信號實時監測。該技術將電池內部狀態從“黑箱”轉為“白箱”,形成了獨特的“電池指紋”,為實現早預測、早預警、早處置提供了關鍵數據基礎,并已在產業合作中推動國產智能傳感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李晉
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副所長李晉研究員在《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安全評價技術》報告中指出,針對全球儲能電站火災多發的嚴峻挑戰,天消所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際鋰離子電池儲能安全評價關鍵技術合作研發",構建了一套覆蓋“單體-模組-簇-系統-電站”全層級的鋰離子電池儲能安全評價體系。該體系提出了包含動態與靜態指標的綜合評價方法,形成了量化的安全性能分級技術。項目成果已應用于國內外儲能的安全評價,并推動了多項國際國內標準立項,為提升儲能安全水平、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關鍵的“中國方案”與技術支撐。

王芳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芳在《儲能電池安全技術研究及評價》報告中指出,儲能電池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構建覆蓋“全應用場景、全生命周期、全產品層級”的系統性安全評價體系。王芳認為,安全是儲能及新能源汽車領域“一票否決”的根本紅線,她基于大量事故分析指出,儲能安全必須從單一的電池本體安全,延伸至與具體應用場景、實際工況緊密結合的全鏈條系統性安全,并通過覆蓋設計、應用、使用與管理的全鏈條體系,持續推動安全技術的提升。
重磅發布
儲能行業《自律實踐指南》
活動現場,一項關乎儲能產業未來健康發展的里程碑成果——《集裝箱鋰電池儲能系統自律實踐指南》重磅發布。該文件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牽頭,聯盟常務理事會成員等25家行業龍頭企業共同發起制定,是行業首份針對集裝箱鋰電池儲能系統的規范性指導文件,也是行業首次將共識轉化為系統性實踐規范。


海博思創、寧德時代、陽光電源、華能清能院、中車株洲所、遠景能源、索英電氣、新源智儲、上能電氣、科華數能、中天儲能、天合儲能、欣旺達、國軒高科、特變電工、億緯鋰能等16家企業代表共同上臺簽署并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詳情點擊:儲能行業《自律實踐指南》重磅發布!行業首部儲能系統安全底線自律實踐規范)
深度研討
三場分論壇并行,激蕩智慧火花
下午的三場分論壇同時平行舉行,議題更具深度與針對性:




分論壇一“儲能安全技術與應用創新”,聚焦行業最前沿的安全技術實踐與挑戰。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孔得朋主持,邀請了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華數能、派能科技、殼牌中國及CSA集團的專家,就大規模儲能火災測試的方法與創新方案、全棧式安全技術方案、工商業儲能安全實踐、浸沒式冷卻液應用等議題分享了前沿成果。隨后進行的“大規模火燒試驗”圓桌對話,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王青松主持,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陽光電源、天合儲能、遠景能源、UL Solutions能源與工業自動化事業部的專家與領導,圍繞這一極限測試的必要性、標準差異、認證成本及其如何轉化為市場競爭力等關鍵問題展開了深度交鋒,為行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路徑與市場洞察。




分論壇二“儲能故障診斷與安全運維”,聚焦如何通過精細化管理和前沿技術防患于未然。由天津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副主任、教授朱麗主持,來自天津大學、廣東電科院、融和元儲、平高集團及沃太能源的專家,分別從鋰電系統核心保護技術、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浸沒式冷卻技術、在線預警與數字孿生技術等角度,分享了提升儲能系統可靠性的前沿方案。隨后的圓桌對話以“儲能系統可靠性評估及其他行業借鑒”為主題,由天津大學英才副教授李超主持,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中汽研華誠認證、中創新航、科華數據數據中心板塊、華為數字能源的專家們深入探討了如何將數據中心UPS、車規級BMS的可靠性經驗遷移至儲能領域,并系統解析了FMEA、FTA等先進評估方法在構建儲能全生命周期安全評價體系中的關鍵作用。




分論壇三“AI賦能儲能安全”,則展現了前沿科技在提升儲能本質安全方面的巨大潛力。由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副研究員儲玉喜主持,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應急管理部沈陽消防研究所、西清能源、精控能源、采日能源、天津電力設計院的專家,分享了AI在電池狀態感知、智能預警、健康評估及熱管理等領域的創新實踐。隨后進行的“儲能事故應對:設計 + 消防 + 應急”圓桌對話中,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唐亮主持,國網江蘇電力、華能清能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海博思創的專家和領導深入探討了儲能系統配置消防滅火系統的必要性與爭議點,儲能事故處置理念等關鍵問題,并對儲能產業追求的安全目標進行了前瞻性討論,為構建貫穿設計、預警與處置全環節的安全防線提供了系統性思路。


此外,會議還于10月15日舉行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際鋰離子電池儲能安全評價關鍵技術合作研發”閉門研討會及CNESA儲能安全專委會工作會議,并于10月17日上午組織考察泰達電力20.1MW/40.2MWh電網側儲能項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總結與展望
凝聚共識,護航產業行穩致遠
本屆儲能安全論壇是一次高規格、高水平、高成效的行業盛會。它不僅全面展示了我國在儲能安全領域的最新科研成就與技術實踐,更通過《自律實踐指南》的發布,展現了行業自我規范、健康發展的堅定決心。會議凝聚了“安全是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基石和生命線”的廣泛共識,強調唯有筑牢安全底線,儲能產業才能在能源轉型中發揮更大價值。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