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央視新聞報道了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政研”)近期發布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跨區域、大規模實車運行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全面總結了“氫車萬里行”項目取得的成效,多維度分析了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現狀,為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數據參考和相關建議。
全球首次燃料電池汽車跨區域、大規模實車示范
報告依托“氫車萬里行”參與車輛實際運行數據開展系統研究。“氫車萬里行”是中汽政研聯合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共同發起的全球首次燃料電池汽車跨區域、大規模實車示范項目。項目圍繞15條典型運行線路開展實車示范,涵蓋干線、冷鏈、城際、短倒、客運等5類核心應用場景,共有20余款車型、200余輛燃料電池汽車參與示范運行。

報告顯示,在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政策引導下,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在超過20條貨運干線上實現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示范應用,超千輛燃料電池汽車圍繞高速干線、冷鏈運輸、城際物流等場景實現常態化運營。上述車輛日均行駛里程超過20萬公里,年減碳量可達6萬噸。
現階段技術水平基本適應場景實際需求
報告從技術適應性、加氫便利性、運營經濟性、安全性四個維度,系統評估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可靠性和實際運營情況。在關鍵技術方面,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純氫續駛里程超過600公里,系統功率最高達到300千瓦,系統質量功率密度超過700W/kg。綜合來看,我國燃料電池整車和零部件技術水平,基本適應中遠途、中重型等運輸場景的實際需求。

在運營便利性方面,示范車輛平均加氫間隔里程約300公里,參與示范線路均已實現沿途每200公里可加氫,基本滿足現有車輛加氫需求。示范車輛平均單次加氫時長約12分鐘,多數車輛加氫前等待時長不超過20分鐘,補能效率較高。
燃料電池汽車在部分優勢場景經濟性優于燃油車
依托國家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示范評價平臺數據,報告對4類典型車型的全生命周期經濟性進行了分析測算。以49噸氫燃料電池重卡為例,參與示范車輛百公里實測氫耗降低至8.5公斤,平均加氫價格降低至30.42元/公斤,單公里運營成本已經低于燃油車。疊加購置補貼、高速通行費減免等政策支持,燃料電池汽車在高速干線、冷鏈運輸等優勢場景下,全生命周期運營成本相較于同類型燃油車具備競爭力。

報告提出,面向當前發展階段,燃料電池汽車商業模式的打通仍需多方形成合力,地方政府組織、龍頭企業牽頭、應用場景先行、多措并舉降本,是打造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運營模式的核心要素。
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進入規模化、商業化發展新階段
報告全面展示了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在中遠途、中重型場景下的實際運營效果,反映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進入規模化、商業化發展的新階段。報告從實車運行數據角度驗證了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的可行性和成熟度,明確了打通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運營商業模式的必要條件和可行路徑,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下一步,中汽政研將繼續依托國家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示范評價平臺,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政策、CCER方法學、燃料電池壽命預測等多角度研究,助力“氫車萬里行”的每一步都對參與企業產生實際價值,賦能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