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海裝與張掖市政府簽訂了《500萬千瓦風光資源開發及裝備制造合作協議》。中國海裝將于“十四五”期間在張掖市域內開發建設300萬千瓦陸上風電項目和200萬千瓦光伏項目,并牽頭在張掖市投資建設清潔能源產業基地,投資建設智能化主機、葉片和塔筒生產基地,后續智慧運維、光伏支架、特種電纜等產業基地。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打造清潔能源基地的重點區域,擁有豐富的風力資源和充足的光照環境,資源稟賦優良,新能源資源聚集,目前清潔能源裝機規模較小,現有風電、光伏項目限電率較低,后發優勢明顯。
實際上,這只是2020年風電裝備主機企業的圈地加投資浪潮的一個延續和縮影。隨著產品同質化競爭的日趨嚴峻,價格越來越透明,價格越來越低,盡管行業對價格競爭導致的降價潮深惡痛絕,但這是行業發展趨勢,我們只能順勢而為,如何給招投標加分,風機整機的銷售的商業模式也發生重大變化。投資產業換市場,資源合作換訂單,隨著3060的碳減排壓力導致的新能源發展提速,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風電裝備企業的產業投資已成普遍
2021年3月19日,南京風電宣威市年300套風電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剪彩儀式于宣威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隆重舉行,深高速集團公司控股的南京風電首次在西南布局。
南京風電曾經有幾年在行業有排名,但基本屬于名不見經傳,深高速控股后,顯然有意轉型新能源。有意思的是,2020年的11月13日,舉行了第一次項目開工儀式,這次看來是要擴大影響,二次開工。項目制造3MW系列機組為主,4MW系列風電機組為輔,達到年產300臺(套)至500臺(套)的生產規模,形成100萬千瓦至2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
2月18日,云南省紅河州2021年第一次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在蒙自經開區金風科技產業集群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舉行。
這是金風科技首次在西南布局,顯然這次是有備而來,面對云南,貴州和廣西大干快上風電的重大機遇,尤其是云南十四五的巨大潛力。紅河州風電資源稟賦良好,具備規模化發展的想象空間,金風科技產業集群將通過與蒙自經開區的合作,加快“風電產業園”項目建設,助力紅河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扎根紅河、立足云南、布局西南、輻射東南亞”的戰略布局。
2020年11月18日,曲靖市2020年11月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曲靖經開區舉行。
其中曲靖遠景智慧能源項目位列其中。遠景在曲靖的投資最早從2020年4月開始,11月開工建設,項目中的第二期規劃建設年產500套風機,還協同引進塔筒,葉片等產業鏈企業。
2020年11月9日,投資達100億元的明陽智能601615“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示范項目在內蒙古通遼市正式開工建設。
這是明陽在內蒙第三個投資項目,該項目項目是全球首個現代能源“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示范項目,將新建170萬千瓦風電、30萬千瓦光伏,同步配套建設32萬千瓦/96萬千瓦時儲能,在全國率先開展定制化風機應用示范、大規模電網調峰儲能示范和無補貼的風電惠價上網及儲能補償機制示
11月9日,吉林省白城洮南市舉行風光儲氫一體化洮南基地項目簽約儀式。
運達股份參與白城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積極打造風光儲氫一體化基地。根據規劃,白城市到2035年累計投資達到2000億元,風電裝機2000萬千瓦、光伏裝機1500萬千瓦,年制氫能力達到百萬噸級,產值近2000億元,引領氫能商業化、規模化發展和應用,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與氫能區域產業集群。
2020年7月21日,7月21日至22日,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風電裝備制造創新示范產業園金風科技和東方風電兩家風電廠家首臺主機順利下線,東方風電首支葉片順利下線
正式拉開了產業園裝備制造的序幕,這是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在興安盟同時投資產業裝備,產業園從園區建設到首臺主機順利下線共計歷時11個月。 東方興安盟風電是東方風電立足內蒙古興安盟,同時輻射蒙東及東北地區的重要主機生產基地和運維服務基地,主要生產陸上4兆瓦及以上等級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年產能80萬千瓦。
2020年4月2日,上海電氣海陽智能基地開工儀式在山東煙臺海陽市舉行。
這是上海電氣打造的繼福建莆田、廣東汕頭、江蘇如東之后又一海上風電智能制造標桿基地,上海電氣在全國已有海陸風電裝備基地11個,這也是第12個裝備產業基地,立足于山東豐富的海上資源和未來海上風電廣闊的市場潛力。海陽基地將參照“工業4.0”標準打造,引入國際一流的智能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是集產品生產制造、檢驗測試等為一體的數字化智能化海上風電生產基地。
2020年4月25日,中國一重集團、齊齊哈爾市政府、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在中國一重隆重舉行風電項目投資開發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三方簽字商定中國一重與上海電氣將在風場項目投標、風電裝備制造、開發國際市場、風電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政企三方將發揮各自優勢、整合優勢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一重和上海電氣的合作投資齊齊哈爾,是上海電氣首次與央企聯合投資,也是在黑龍江的第二產業基地,更是立足于黑龍江省能源發展正在向綠色低碳方向轉變的重大機遇,據了解,黑龍江50米高風能資源潛力約為10.2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約為2.3億千瓦,而齊齊哈爾市是國家能源部署開展規劃的首批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
投資產業換市場,資源合作換訂單
從目前來看,風電裝備主機企業自行投資風電場成規模的還是前三甲,后面企業基本都是小打小鬧:一方面都是國企央企,早期不允許自行投資當業主,與國資委對企業的定位相違背,一方面投資決策復雜,激勵考核機制不靈活。其實也并不是國企央企北京的主機企業不知道當業主的好處,實際上是體制問題。問題來了,等體制解放了,資源沒有了,怎么辦,被迫投資產業換市場,投資配置資源獲取資源合作換訂單。
投資風電場的做法,并不是國企央企的領導看不到,確實是他們有心無力。
產品的同質化時代已經到來,目前來看,風機的性能差異化越來越小,一個平臺機型面世后,基本3-5個月大家都會研發并投放市場,唯一競爭的就是如何降低成本的水平。在同質化產品的競爭時代,唯有通過投資來和地方政府進行市場的博弈,資源的配置來實現投資效應-實現最終的風機訂單。
裝備產業投資的好處也越來越被地方政府看中,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遠比開發幾個風電場來的快,更有效。過去裝備投資是地方政府招商,今天是招商市場變成甲方,有資源的地方都想去投資,已經不是過去求裝備企業來投資,競爭的壓力使得投資也成為一種競爭(當然地方政府并沒有刻意的擔架子),真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競爭是創新的源泉,創新是進步的動力。過去我們只是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今天我們在商業模式上也在創新,不管怎么說,這種創新是有利于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與進步,同時有利于企業發展與壯大,只不過3060這種百年不遇的機遇,我們如果不抓住創新的歷史機遇,成就行業航母的夢想可能就在一轉眼。
投資需謹慎,但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企業。
實際上,這只是2020年風電裝備主機企業的圈地加投資浪潮的一個延續和縮影。隨著產品同質化競爭的日趨嚴峻,價格越來越透明,價格越來越低,盡管行業對價格競爭導致的降價潮深惡痛絕,但這是行業發展趨勢,我們只能順勢而為,如何給招投標加分,風機整機的銷售的商業模式也發生重大變化。投資產業換市場,資源合作換訂單,隨著3060的碳減排壓力導致的新能源發展提速,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風電裝備企業的產業投資已成普遍
2021年3月19日,南京風電宣威市年300套風電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剪彩儀式于宣威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隆重舉行,深高速集團公司控股的南京風電首次在西南布局。
南京風電曾經有幾年在行業有排名,但基本屬于名不見經傳,深高速控股后,顯然有意轉型新能源。有意思的是,2020年的11月13日,舉行了第一次項目開工儀式,這次看來是要擴大影響,二次開工。項目制造3MW系列機組為主,4MW系列風電機組為輔,達到年產300臺(套)至500臺(套)的生產規模,形成100萬千瓦至2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
2月18日,云南省紅河州2021年第一次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在蒙自經開區金風科技產業集群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舉行。
這是金風科技首次在西南布局,顯然這次是有備而來,面對云南,貴州和廣西大干快上風電的重大機遇,尤其是云南十四五的巨大潛力。紅河州風電資源稟賦良好,具備規模化發展的想象空間,金風科技產業集群將通過與蒙自經開區的合作,加快“風電產業園”項目建設,助力紅河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扎根紅河、立足云南、布局西南、輻射東南亞”的戰略布局。
2020年11月18日,曲靖市2020年11月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曲靖經開區舉行。
其中曲靖遠景智慧能源項目位列其中。遠景在曲靖的投資最早從2020年4月開始,11月開工建設,項目中的第二期規劃建設年產500套風機,還協同引進塔筒,葉片等產業鏈企業。
2020年11月9日,投資達100億元的明陽智能601615“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示范項目在內蒙古通遼市正式開工建設。
這是明陽在內蒙第三個投資項目,該項目項目是全球首個現代能源“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示范項目,將新建170萬千瓦風電、30萬千瓦光伏,同步配套建設32萬千瓦/96萬千瓦時儲能,在全國率先開展定制化風機應用示范、大規模電網調峰儲能示范和無補貼的風電惠價上網及儲能補償機制示
11月9日,吉林省白城洮南市舉行風光儲氫一體化洮南基地項目簽約儀式。
運達股份參與白城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積極打造風光儲氫一體化基地。根據規劃,白城市到2035年累計投資達到2000億元,風電裝機2000萬千瓦、光伏裝機1500萬千瓦,年制氫能力達到百萬噸級,產值近2000億元,引領氫能商業化、規模化發展和應用,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與氫能區域產業集群。
2020年7月21日,7月21日至22日,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風電裝備制造創新示范產業園金風科技和東方風電兩家風電廠家首臺主機順利下線,東方風電首支葉片順利下線
正式拉開了產業園裝備制造的序幕,這是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在興安盟同時投資產業裝備,產業園從園區建設到首臺主機順利下線共計歷時11個月。 東方興安盟風電是東方風電立足內蒙古興安盟,同時輻射蒙東及東北地區的重要主機生產基地和運維服務基地,主要生產陸上4兆瓦及以上等級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年產能80萬千瓦。

2020年4月2日,上海電氣海陽智能基地開工儀式在山東煙臺海陽市舉行。
這是上海電氣打造的繼福建莆田、廣東汕頭、江蘇如東之后又一海上風電智能制造標桿基地,上海電氣在全國已有海陸風電裝備基地11個,這也是第12個裝備產業基地,立足于山東豐富的海上資源和未來海上風電廣闊的市場潛力。海陽基地將參照“工業4.0”標準打造,引入國際一流的智能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是集產品生產制造、檢驗測試等為一體的數字化智能化海上風電生產基地。
2020年4月25日,中國一重集團、齊齊哈爾市政府、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在中國一重隆重舉行風電項目投資開發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三方簽字商定中國一重與上海電氣將在風場項目投標、風電裝備制造、開發國際市場、風電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政企三方將發揮各自優勢、整合優勢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一重和上海電氣的合作投資齊齊哈爾,是上海電氣首次與央企聯合投資,也是在黑龍江的第二產業基地,更是立足于黑龍江省能源發展正在向綠色低碳方向轉變的重大機遇,據了解,黑龍江50米高風能資源潛力約為10.2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約為2.3億千瓦,而齊齊哈爾市是國家能源部署開展規劃的首批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
投資產業換市場,資源合作換訂單
從目前來看,風電裝備主機企業自行投資風電場成規模的還是前三甲,后面企業基本都是小打小鬧:一方面都是國企央企,早期不允許自行投資當業主,與國資委對企業的定位相違背,一方面投資決策復雜,激勵考核機制不靈活。其實也并不是國企央企北京的主機企業不知道當業主的好處,實際上是體制問題。問題來了,等體制解放了,資源沒有了,怎么辦,被迫投資產業換市場,投資配置資源獲取資源合作換訂單。
投資風電場的做法,并不是國企央企的領導看不到,確實是他們有心無力。
產品的同質化時代已經到來,目前來看,風機的性能差異化越來越小,一個平臺機型面世后,基本3-5個月大家都會研發并投放市場,唯一競爭的就是如何降低成本的水平。在同質化產品的競爭時代,唯有通過投資來和地方政府進行市場的博弈,資源的配置來實現投資效應-實現最終的風機訂單。
裝備產業投資的好處也越來越被地方政府看中,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遠比開發幾個風電場來的快,更有效。過去裝備投資是地方政府招商,今天是招商市場變成甲方,有資源的地方都想去投資,已經不是過去求裝備企業來投資,競爭的壓力使得投資也成為一種競爭(當然地方政府并沒有刻意的擔架子),真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競爭是創新的源泉,創新是進步的動力。過去我們只是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今天我們在商業模式上也在創新,不管怎么說,這種創新是有利于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與進步,同時有利于企業發展與壯大,只不過3060這種百年不遇的機遇,我們如果不抓住創新的歷史機遇,成就行業航母的夢想可能就在一轉眼。
投資需謹慎,但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企業。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